沖孔圍擋廠家@恩熙沖孔圍擋:有人問念佛和行善哪個更重要
有人問:念佛和行善
,哪個更重要
?這就好比問:吃飯和吃東西
,哪個更重要
?誰說吃飯不是吃東西呢?“行善”
,需要知道什么是“行”
,什么是“善”
;“念佛”
,需要知道什么是“念”,什么是“佛”——這看起來似乎自明的東西
,其實是頗不自明的
。念佛本身就是行善
,拿念佛和行善比較
,怎么比呢?不僅念佛,觀呼吸
,或者叫“出入息念”“安般念”,也是行善
。
沖孔圍擋廠家并不是只有跑到大街上學雷鋒才叫“行善”
。打比方說,你有一筆豐厚的資金
,也有非常好的投資渠道
,把資金投進去
,躺在家里睡大覺都能賺錢,回報率比你去租場地
、買設備
、招人工來做生意還要高很多。為什么
?因為營商環(huán)境太差了,盤個店鋪下來
,辛辛苦苦搞一年
,賠了。不搞可能還好點
,搞了賠得更多。我們說的“行善”
,往往是這種
,善導大師叫“雜毒之善”。一杯飲料
,看上去不錯
,但水都是地溝水
,重金屬超標
,沒有凈化過濾,喝了要鬧肚子的
。五濁惡世
,就是營商環(huán)境比較差的
,惡性競爭的市場
。在這種市場做生意,真不如把錢存銀行里,吃點利息
。
沖孔圍擋廠家碰到好的項目,投進去
,吃紅利
,比自己做生意劃算多了。所以說
,念佛也是行善——這并不是“不勞而獲”
。把念佛和行善割裂開
,是階級斗爭的思維
,只承認出賣勞動力取得報償?shù)暮戏ㄐ裕怀姓J資本
、技術獲取回報的正當性
。上面只是比喻。要在更深層面理解
,需要明白什么叫“行”,什么叫“善”
。一切有為法
,都是行。色受想行識五蘊
,都是行。窄一點說
,除掉色受想識四蘊
,行蘊是行。再窄一點
,除掉行蘊中的其他法
,單看一個“思心所”
,是行
。行,就是業(yè)
。業(yè)分三種
,身業(yè)、口業(yè)
、意業(yè)
,雖然都是行,但身業(yè)口業(yè)是“流”
,意業(yè)是“源”
。挖“行”的根本,就要挖到意業(yè)上
,意業(yè)就是思心所。一件事算不算“善”
,不是看表面
,要看起心動念。出佛身血
,看起來是五逆罪吧?但如果一個醫(yī)生
,給佛治療,做個手術
,出佛身血
,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真正的“行善”
,是看有沒有善心所生起。這一剎那
,生起了善心所
,就是在行善,生起了染污心所
,就不是在行善
。哪怕在大街上晃蕩著“做好事”
,只要心有散亂
、掉舉等,都不是行善
。打比方說
,房間里
,水管炸裂了
,水涌得滿地都是,馬上要把房間淹了
,怎么辦
?拿著掃把拖把拼命往下水道掃嗎?也可以
,這也是“行善”
,但并不迫切。迫切的是
,跑到房間門口
,先把水管總閘關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傞l一關,不用怎么管它
,水慢慢就會流到下水道
。因為問題已經(jīng)從源頭上解決了。水閘不關
,掃得雖然賣力
,滿頭大汗,但不解決根本問題
。水還是不停泄漏。房間
,好比三界
。關水閘,好比無漏法
。只要無漏法一生起
,三界諸惡的根源,徹底斷了
。
沖孔圍擋廠家屋里殘余的水
,慢慢打掃即可。解決問題要解決根本
。不關閘而在屋里掃水,最好的情況
,也是“有漏善”
。你掃著水,那邊還繼續(xù)漏著
。我們往往一邊行著自以為是的“善”
,一邊造著生死之業(yè)
。但這還不算太壞
。有漏善畢竟也是善
,怕的是什么呢?拿著掃把拖把在屋里使勁掃
,但根本不知道地漏在哪兒
。不掃可能還好一點
,找不到下水道
,又到處揮舞拖把,房間洶涌澎湃
,破壞更大了
。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五濁惡世
,所謂“行善”就常常搞成這種——“雜毒之善”。張三說
,我日行一善
;李四一聽,我日行十善
;王五說
,我日行百善……搞到最后
,嘴上日行萬善、億善
,心里都是傲慢
、無知、嫉妒
、慳貪。真不如老老實實待在家里
,任別人日行萬善億善
,我只日行一善——守護好自心,少起煩惱
。再打比方
,就像一兩歲的小孩
,雖然有心干點活
,為家里掃掃地,拿著掃帚亂揮
,一不小心就把花瓶等貴重物品打碎了
。大人見了
,干脆給他一盒積木,哄他去“建房子”
。他老老實實坐那兒玩積木
,倒是“行善”了。假設一個極端的例子
,一個社會有城市
、農(nóng)村兩種生態(tài),城市的所有簡單勞動都已經(jīng)被機器取代了
,簡單勞動只能留在農(nóng)村種地
,假如土地被剝奪
,大量農(nóng)村人涌向城市
,又找不到勞動需求,就只能作奸犯科違法犯罪了
。保留土地并不是束縛他們
,也是對他們的保護。在行善的道路上
,如果我們不能究明善惡的分際
,不能有效引導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話——絕大多數(shù)人是這樣的,破壞能力是遠遠大于建設能力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赡苡龅絾栴}不幫忙還好一點,幫忙往往會幫倒忙
。但也要知道,真的有建設能力的人——知道總閘在哪兒
,地漏在哪兒
,拖把在哪兒,貴重物品在哪兒
,知道先關總閘
,再開地漏,再把水往洗手間掃
,避免浸濕貴重物品——這樣的人,在五濁惡世
,一日一夜的修行
,超過在凈土百倍。這是已經(jīng)得了無漏法的人
,是真的能解決問題而不瞎添亂的
。大多數(shù)人不具備這種能力——連自己的情緒、注意力都控制不了
,怎么還會以為自己有“行善”的能力呢
?這就往往容易把搞破壞當成搞建設。錯誤的認知
,在于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不足
,對形勢不明了
。這是無明和我慢
。對貪瞋癡慢熾盛的人來說,在糟糕危險的環(huán)境
,少做點事情
,老老實實待那兒不動,可能就是最大的行善了
。就像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哪里也不要動
,把自己隔離起來
,配合治療,就是最好的行善
。因此
,祖師大德常說,末法時代
,要多念佛。這是要用佛號把染污的心所隔離
。當然,防護措施是有差別的
,有人隔離得非常有效
,有人就比較差,時不時還跑到小區(qū)遛個彎兒
,公共場合打噴嚏還要先把口罩摘下來
。我們都是有感染風險的人,而且在感染時往往不能及時自知
。在這時候
,戴口罩、勤洗手
,就是非常有效的防護
。念佛起碼可以(但并不止于)起到這樣的效果
,防非止惡。
沖孔圍擋廠家換言之
,其中包含著“戒增上學”
。所以,不需要問:念佛和持戒哪個更重要
?這就好比問:吃飯和補充能量哪個更重要
?只要好好念佛,肯定能持戒
。因為你慢慢沒有勁頭和時間去犯戒了。禮佛念佛把你的卡路里燃燒掉了
,作奸犯科的動力就不夠了
。如果心經(jīng)常緣慮在佛法僧上,八正道上
,滋養(yǎng)諸不善業(yè)的煩惱是不夠的
,即便偶然生起
,也疲疲軟軟
,推動不了太多惡業(yè)。有人說
,一忙起來
,我就沒法念佛了。實際上
,就是因為會這樣,念佛才起作用
。如果忙得不得了的同時
,還能念佛的話,念佛就難以對惡業(yè)起到遮止作用
。只要忙的是正語正業(yè)正命
,那不要緊。等閑的時候
,用“念佛”填進去,就可以了
。能不能一邊念佛一邊做別的事情呢
?有人以為能。感覺自己念得多了
,能一邊看電視一邊念佛
。實際上
,這要么是心沒有緣慮在佛號或者佛相上
,要么是雖然有緣慮
,但是有間隔,只是切換得比較迅速
,沒能察覺
。所以古德說,念佛要念得功夫“綿密”
,綿密到針插不進水潑不進
,這時候,雜染的念頭就難以生起來了
。

就像下雨
,哪怕下得再大,和通身跳進游泳池也是不一樣的
。通身跳進去
,身上立刻就沒有一片干的地方
。但雨下得再大
,只要時間短,身上還是能保留一些干的地方
。念佛到了很綿密的程度
,就是“一心不亂”了
。我們雖然難以綿密至極,但密一些總比疏一些好
。一邊看電視一邊念佛,雖然不如專心念佛好
,但比起專心看電視不念佛還是強些的
。散心的念佛,并不是沒有效果
。沒有散心的積累,想上來就定心念佛是做不到的
。散心念佛所起的防非止惡功能
,是念佛所攝的“增上戒學”
。定心位
,就有“定共戒”在了
。如果通過念佛令無漏法生起,就有“道共戒”了
。今天
,心理學領域也開始用“正念冥想”的方法,來對治焦慮
、抑郁。這和佛教是有類似處的
。比如
,觀察呼吸。如果用對的方式觀察呼吸
,就一定是佛教而不是外道
。冥想中的觀察呼吸,有些類似佛教的“安般念”
,或者叫“持息念”。早在東漢
,安世高來到中國
,翻譯的一批佛經(jīng),從今天心理學的角度看
,就是講“冥想”的
。比如《安般守意經(jīng)》,講如何觀察出息
、入息
。今天很多學佛的人
,動不動就談什么阿賴耶識
、如來藏、緣起性空
,對佛教源頭樸素有效的實踐卻往往茫然無知
。
沖孔圍擋廠家心理學上的冥想,其中的觀呼吸
,有一部分接近安般念,有一部分接近界分別觀
。很多人不了解其間的區(qū)別
,把它們混在一起。安般念,是覺知出息
、入息
、息長、息短
。假如把注意力轉移到呼吸的冷
、暖、澀
、滑上去
,那就不是安般念,而接近“界分別觀”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敖绶謩e觀”比起安般念,是要復雜一些的
。念佛
,和安般念、界分別觀
,都是一類的
。有人可能覺得,古代的老太太念阿彌陀佛
,比如《水滸傳》里李逵娘傍晚坐在床上念佛
,是愚昧的迷信、偶像崇拜
。不是的,說起來
,這倒可以算今天流行的正念冥想的進化版呢
。佛學的實踐,叫“聞思修證”
,第一步的“聞”
,就是“五停心觀”。五停心觀是什么
?染污心所的對治方法
。

不凈觀,對治貪
;慈悲觀
,對治瞋;緣起觀
,對治癡
;界分別觀,對治慢
;持息念觀,對治尋伺
。其中的界分別觀
,因為操作的復雜,早在鳩摩羅什譯出的禪修經(jīng)典中
,比如《坐禪三昧經(jīng)》《禪秘要法經(jīng)》《思惟要略法》中,就已經(jīng)被“念佛”替代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罢钰は搿焙头鸾痰穆劵凼怯兴愃频模蠖鄾]有接近思慧——思慧是要觀不凈
、苦
、無常、無我的
。所以
,即便說念佛是今天流行的“正念冥想”的升級版
,也不為過
。不過,究竟什么是“念”
,什么是“佛”
,怎樣才叫“念佛”,這又是大話題了
。同樣叫“念佛”
,不同人的實踐手段是千差萬別的。留到以后再聊吧
。本文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小編刪除
- 推薦產(chǎn)品
暫無數(shù)據(jù) !